2021年5月31日,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主办,浙江下沙奥特莱斯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协办的“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展览将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二展厅正式开展,6月1日起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时隔近三年,国家图书馆再次推出《永乐大典》主题展览,旨在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图老专家回信精神,精选包括善本、舆图、手稿等在内的馆藏精品,系统讲述《永乐大典》的编纂经过、版式外观、聚散流变、辑佚影印,着重突出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其“明珠还于合浦”的历程及国家图书馆对《永乐大典》的修复、保护、整理与利用。同时,成立《永乐大典》研究中心,以《永乐大典》学术研究、学界服务、宣传推广为核心,持续推进古籍保护事业发展和中华传统典籍文化传播。
珠还合浦,比喻东西失而复得。历劫重光,比喻历经劫难、重见光明。
5个单元讲述《永乐大典》的前世今生,突出回归和再造的艰辛历程
本次展览共分为“大典犹看永乐传”“合古今而集大成”“久阅沧桑惜弗全”“遂使已湮得再显”“珠还影归惠学林”5个单元,通过讲述这部巨著的前世今生,全面展示《永乐大典》蕴含的丰富而宝贵的知识体系、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
展览特设单元展示《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以图表加重点事件描述的形式,细致全面地整理了《永乐大典》通过政府拨交、海外送还、藏家捐赠、员工采访等多种途径,入藏国家图书馆的历程,深度挖掘了国家图书馆在不同时期围绕大典进行的部署安排,展现了一代代图书馆人前赴后继、呕心沥血地对《永乐大典》进行的搜集、保护、修复、出版工作;同时,回顾了抗战时期《永乐大典》等古籍善本南迁、运美往事,梳理海外《永乐大典》的回归历程,帮助观众了解《永乐大典》在旧中国飘摇多舛的命运,以及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社会各界人士为将其传承后世所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9册《永乐大典》嘉靖副本为近年来首次展出
展览共展出展品60余种70余册(件),其中9册《永乐大典》嘉靖副本为近年来首次展出,即“人”字册,“陈”字册,“农”字册,“易”字册,“颂、溶、蓉、庸”字册,“郎”字册,2件“水”字册,“士”字册。有多册是海外回归的代表性《永乐大典》,如1938年王重民自英国为北平图书馆购入的“农”字册,1951年苏联列宁格勒大学东方学系图书馆送还中国的“颂、溶、蓉、庸”字册,1955年德国政府送还中国的“士”字册等。
此外,还有1950年顾子刚捐赠的“易”字册,1951年徐伯郊捐赠的“郎”字册,1951年商务印书馆捐赠的“水”字册,1958年北京大学捐赠的“水”字册等,充分体现了国家及社会各界人士对中华典籍的重视、爱护之心,这些慷慨无私的捐赠如涓涓细流汇入国家图书馆,也让珍贵古籍惠及更多社会公众。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展览将选择历代具有代表性的类书进行介绍,专门对“类书”这种传统书籍类型进行科普。
《永乐大典》“合古今而集大成”,诸多佚文秘笈、典章制度赖其得以流传后世。自明中期至今,历代学者从中辑佚的步伐从未停止,展览将以封面集合的形式向观众展示《旧五代史》《直斋书录解题》《宋会要辑稿》等部分从《永乐大典》中辑佚的书籍。
除《永乐大典》外,展览还配合展出明抄本、明刻本、明拓本等40余册(件)古籍精品;此外,将展示国家图书馆在不同时期入藏《永乐大典》的相关档案复制件,让观众全面了解《永乐大典》及其传承历史。
多种互动体验,感受中华典籍的永恒魅力
为了让展览更具体验感、参与性,本次展览加大新媒体手段的应用力度,让观众可以近距离感受国之瑰宝的独特魅力。展厅入口处设有沉浸式环幕体验区,创造虚实结合、层次分明的沉浸式体验。“名家带你临大典”触屏游戏和永乐版式透明屏互动游戏,能让观众体验台阁体书法,学习古籍版式知识。笔墨纸砚互动游戏和《永乐大典》知识互动游戏,则是通过问答互动的方式,让观众感受到《永乐大典》的纸张之良和用墨之精,学习其中蕴含的中医养生、书法、动植物等知识。
此外,展厅触摸屏提供《永乐大典》回归图表和《永乐大典》数据库供大家查阅。《永乐大典》数据库利用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高清仿真影印的成果,首次集中发布包括国家图书馆在内的多家收藏机构所藏《永乐大典》的高清彩色图像,辅以图文对照、版式还原、全文数字检索等功能。
为了配合展览,国家典籍博物馆还策划了4种研学课程及1个主题活动,内容涉及《永乐大典》的编修始末、内容体例、史实故事、回归辑佚等,借助永乐抄经、图画鉴赏、版式制作、诗文吟诵等互动体验,用多种形式展开《永乐大典》这幅历史画卷,让观众多层次、多角度地感受中华典籍与文明的厚重。
成立《永乐大典》研究中心,续写前辈们的典籍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给国图八位老专家回信时,也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明确指示。今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文物和古籍保护研究利用。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古籍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今后各项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为全面推进《永乐大典》保护和研究,经文化和旅游部批准,国家图书馆将正式在古籍馆加挂“国家图书馆《永乐大典》研究中心”牌子,旨在联系团结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进一步通过组织学术会议、为学界提供服务、建设永乐大典资源库等开展深入研究;通过举办展览、开发文创、利用多媒体宣传推广等各方面工作,不断推出更多新的成果。研究中心拟聘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全国高校古委会主任安平秋,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李致忠,国家图书馆原常务副馆长陈力,中华书局有限公司编审张忱石等在《永乐大典》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的专家学者为特聘专家。下一步,希望在众多学者和研究中心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能够对《永乐大典》的编纂成书、散佚收藏、修复保护、影印出版等进行更全面的研究、更深入的资料挖掘和更充分的数字呈现,让其中蕴含的文化传播更广,以期取得更丰富的成果,续写前辈们的典籍故事,让《永乐大典》走进更多人心里。
《永乐大典》背景知识
《永乐大典》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国家图书馆善本中的“四大专藏”之一。这部旷世宏编搜辑宏富,朱墨灿然,温润古雅,具有版式精美、开本宏大、绘图精丽等特点,是中国古代典籍文化的精华之作。它有着离散飘零的命运,以及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的历史,折射着近代以来中华古籍保护事业的缩影,更是中华文化绵延发展、文脉永存的有力见证。《永乐大典》正本下落不明,原11095册、22937卷(包含目录、凡例60卷)的嘉靖副本,截至目前仅有400余册、800余卷及部分零叶存世。国家图书馆共收藏《永乐大典》224册(其中62册现暂存于台湾),是《永乐大典》海内外最大藏家。2018年,国家图书馆举办“旷世宏编 文献大成——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文献展”,受到社会公众广泛关注与好评,荣获“第十六届(2018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优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