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有限与不朽|苏轼(5)
中国艺术史家卜寿珊注意到,苏轼的书法“注重自然与直接感,而非美学的完美”,而且他的技法是高度个人化的,就像苏轼说的:“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艺术风格正如人之美者,它们都是个人化的,而且都不必完美。更确切地说,其不完美之处恰是其独特之美所在。根据黄庭坚记载,苏轼自己的书法常常被时人批评为技法有缺陷,常常卧腕,所以字斜向一边;而且好用浓墨,所以字太肥。但黄庭坚却为之辩护说:“殊不知西子捧心而颦,虽其病处,乃自成妍。”换言之,真正的美人都是各有特点的,真正卓越的艺术作品也都必然是具有个性的。这意味着艺术家不能掩藏真正的自己。苏轼的书法广泛地学习过前人,其中有些他后来已经不再喜欢了。但是他和米芾不同。根据艺术史家石慢[Peter Sturman]的研究,米芾是会有意控制自己的风格来消灭自己不喜欢的前人的踪影的,但苏轼却任由自己的书法流露出各种早期的影响。在石慢看来,这恰恰表明苏轼不再有意于效仿模型,所以他能够专心对待当下的自己,信笔留下此时此刻的忠实记录。借此,苏轼不完美的书法,还有他艺术创作的整体,都反映了他存在的真实。
通过高度个人化的形式,艺术作品不仅保存了作者,也保存了他的个性和生活经历。在苏轼逝世以后,黄庭坚曾被人请去鉴定一幅书法是否是苏轼的真迹。经过仔细检查,黄庭坚宣布这是伪作。他的理由是:
东坡先生晚年书尤豪壮,挟海上风涛之气,尤非他人所到也。
也就是说,艺术家的创作不仅是他个性的流溢——这在苏轼就是“豪壮”——而且还凝聚了他生活经验的整体。在黄氏眼里,苏轼晚年流放岭海的经历也应当显现在他书法的审美表面之中,成为系年的根据。作者的“自然”风格最终保证他的作品成为自我的替身,因此一位“知音”便能从作品认出作者,并像承接绵延不绝的流水那样,把作者的生命记忆保存在自己的生命里。这样,作者便实现了不朽——并非与天地共生的绝对的不朽,而是与他的读者共存、与对他的作品的审美体验共存的有限的不朽。
来源: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原标题:苏轼的有限与不朽
- 审美力·画布上的声音|从浮世绘到印象主义音乐:葛饰北斋《
- 审美力·画布上的声音|用音乐致歉:作曲家亨德尔与英国国王
- 郑虔柿叶临书
- 和绅胆子有多大不仅贪污腐败,还睡了乾隆的妃子
- 周思聪、卢沉《矿工图》组画创作始末
- 盘点9件令人血压升高的艺术品破坏事件:蒙娜丽莎蛋糕事件和艺
- 丈夫是混蛋,她独自培养出4位中央委员,临终不知儿子已壮烈牺
- 都是本科 “大学”和“学院”到底有啥区别?
- 【半月谈】反腐高压叠加需求不足,“泡沫”被刺破后的书画业
- 关于蒙克,我们所不知道的10件事
- 宋朝有一首千古奇诗,顺着读是千古绝唱,倒着读也是千古绝唱
- 宋朝有一首千古奇诗,男子可以顺着读,女子就需要倒着读
- 这位皇帝赏赐的画,可不只是一幅画那么简单!
- 蒙克:我看到太阳从岩石上升起——我画了下来
- 哪位艺术大家视徐悲鸿为自己的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