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花树冠到凤冠:隋唐至明代后妃命妇冠饰源流考|凤冠|头饰
来源: 考古汇
2013年,隋炀帝杨广和萧皇后墓在扬州被发现,成为当年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①。萧后墓中最吸引人的,便是一具腐蚀严重但保存完整的冠饰,被搬回实验室由陕西文物保护研究院开始进行清理修复。经过两年的工作,2016年9月正式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修复成果,并在扬州展示萧后的“凤冠”。隋炀帝皇后萧氏出身于梁朝皇室,炀帝遇害后,流落叛军、东突厥,唐贞观四年(630年)归长安,历经四朝,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去世后被唐太宗以皇后礼与隋炀帝合葬扬州。墓中此冠应是初唐贞观所制,是极其难得的唐代后妃礼服冠实物(图1-1、图1-2)②。
图1-1:扬州博物馆展出的萧后冠复原件
图1-2:萧后冠饰原件
若仔细观察,易发现一件蹊跷的事,这顶冠上完全不见“凤”的踪影?的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古代后妃居最高地位的礼服首饰中罕有凤鸟存在。唐以前凤尚未完全成为高贵女性身份的象征,而对自然环境元素的直接模拟,便成为了礼服冠的主要装饰构成手法,头上往往是一派花草树木、鸟语花香、飞禽走兽场景,其中最真正的核心组件就是由步摇发展而来的“花树”。在花树的基础上,历代添加元素,发展成为极盛大隆重的礼服冠。汉代皇后首饰采用假结(髻)、步摇、簪珥模式,魏晋南北朝陆续增加钿、博鬓,并将步摇改称花树;隋唐在汉晋南北朝以来各朝制度的基础上,确立了花树、钿、钗、博鬓的组合模式,并且以花树、钿的数目区分等级;宋明继续添饰龙凤、仙人、鸟雀,但依然保存了花树、钿、博鬓的基本元素。而后世的凤冠,起先并非用于礼服,而源自于隋唐时期的另一种常服首饰。两者并行不悖,演着两条路线各自演变了上千年。
一、从花树冠到凤冠
隋文帝即位(581年)后,在北齐、北周制度基础上,参照损益南朝制度,初步颁布了新的服令。定皇后服为袆衣、鞠衣、青服、朱服四等,其中用于祭祀、朝会、亲蚕等大礼的袆衣、鞠衣,首饰由花树、两博鬓组成,以花树数目不同区分等级,皇后花十二树,对应皇帝衮冕十二旒,以下依等级分别为九、八、七、六、五、三树;用于礼见皇帝、宴见宾客的次等礼服青服、朱服,则“去花”不使用花树。摘录《隋书·卷十二志第七·礼仪七》首饰制度如下:
皇后首饰,花十二树。……青衣,青罗为之,去花。朱衣,绯罗为之,制如青衣。
皇太子妃,公主,王妃,三师、三公及公夫人,一品命妇,并九树。侯夫人,二品命妇,并八树。伯夫人,三品命妇,并七树。子夫人,世妇及皇太子昭训,四品已上官命妇,并六树。男夫人,五品命妇,五树。女御及皇太子良娣,三树。
(自皇后已下,小花并如大花之数,并两博鬓也。)
隋炀帝即位后,于大业元年(605年)诏吏部尚书牛弘等更定服制。由于后宫内命妇等级制度发生变动,也对嫔妃首饰制度进行微调。皇后礼服首饰维持了北朝花树、花钿、博鬓组合,内外命妇首饰则参照南朝制度③为花钿、博鬓组合,其数目与品级对应也略做调整,原视为一品九树的公夫人改为二品八钿,原二品八树的侯夫人改为三品七钿(表1)。另外后妃内命妇、皇太子妃首饰均有二博鬓,外命妇则未说明。《隋书·卷十二志第七·礼仪七》首饰制度如下:
皇后服……袆衣,首饰花十二钿,小花毦十二树,并两博鬓。祭及朝会,凡大事皆服之。鞠衣,小花十二树。余准袆衣,亲蚕服也。
贵妃、德妃、淑妃,是为三妃。首饰花九钿,并二博鬓。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是为九嫔。首饰花八钿,并二博鬓。婕妤,首饰花七钿。美人、才人,首饰花六钿,并二博鬓。宝林,首饰花五钿,并二博鬓。皇太子妃,首饰花九钿,并二博鬓。诸王太妃、妃、长公主、公主、三公夫人、一品命妇,首饰花九钿,公夫人,县主、二品命妇,首饰八钿。侯、伯夫人、三品命妇,首饰七钿。子夫人、四品命妇,首饰六钿。男夫人、五品命妇,首饰五钿。
表1:隋代开皇、大业后妃命妇礼服首饰制度等级对比
- 审美力·画布上的声音|从浮世绘到印象主义音乐:葛饰北斋《
- 审美力·画布上的声音|用音乐致歉:作曲家亨德尔与英国国王
- 郑虔柿叶临书
- 和绅胆子有多大不仅贪污腐败,还睡了乾隆的妃子
- 周思聪、卢沉《矿工图》组画创作始末
- 盘点9件令人血压升高的艺术品破坏事件:蒙娜丽莎蛋糕事件和艺
- 丈夫是混蛋,她独自培养出4位中央委员,临终不知儿子已壮烈牺
- 都是本科 “大学”和“学院”到底有啥区别?
- 【半月谈】反腐高压叠加需求不足,“泡沫”被刺破后的书画业
- 关于蒙克,我们所不知道的10件事
- 宋朝有一首千古奇诗,顺着读是千古绝唱,倒着读也是千古绝唱
- 宋朝有一首千古奇诗,男子可以顺着读,女子就需要倒着读
- 这位皇帝赏赐的画,可不只是一幅画那么简单!
- 蒙克:我看到太阳从岩石上升起——我画了下来
- 哪位艺术大家视徐悲鸿为自己的恩人